2021-08-25 23:31:39 星期三
命运无可掌控,充满了无奈、未知,然而,我依然要走下去。
30岁前的这几年,真的如白驹过隙,时间过的太快了。记得2014年我独自一人来上海工作实习,2015年上半年回到南京,2019年从南汽离职,又毅然决然的去了常州坤泰,2020年离职回南京。兜兜转转,从23岁到了30岁的年纪,工作上折腾了几年,情感上波澜不惊。
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幸运,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失败,有时候觉得自己不服输,有时候觉得自己欲求不满。总之,生活总是处处充满了苟且与生机,人生总是处处彰显了无奈和未知。
上海实习的日子
从2014年毕业起,我一直从事与汽车研发相关的工程师职业,经历过巅峰,也经历过寒冬。刚毕业那年,号称700万学子史上最难就业季,前程和智联简历屡屡被拒。心灰意冷的我意外接到了上海汽车外包公司的一份绘图职位。感觉“走投无路”的自己又有了希望,于是打起包袱,出发上海,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来上海求职生活。当时清楚记得月薪1800元/月,每月200报销福利。虽然这份工作持续了不到两个月,但却给我了一次进去汽车行业的契机。
中恒天的那些年
同年2014年8月,我加入了当前工作年限最长的单位,中恒天汽车。产品设计、样机装配、发布样车等等这一些列流程走了个遍。幸运的是遇到了好的领导,让我对设计有了更多的认识。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越发觉得,这种粗狂式的研发工作,浮于表层,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。样车研发时间过长,没有专业的知识培训。加上领导意见南辕北辙,各自为政的理念,只能为错误的决定买单。研发走了许多弯路,工作上也吃过很多苦头,三年的样机,推迟了四年多发布,但仍存在很多BUG无法完美解决。那时候一心想出去的我,禁不住外面的诱惑,先后面试延锋、博世、拜腾、上汽等多家行业头部知名企业,拿到了南汽、依维柯等录用offer,其中心仪的企业虽然有失败,但内心依然顽强,直到我收到了南汽研究院的录取通知。
南京汽车集团工程院的半年
2018年的9月,我加入了南汽研究院,开始了一段短暂的工作。研究院的工作很忙碌,每天感到充实,甚至不加班的日子屈指可数。双休的周六还要加班。工作走上了正轨,一系列正规军的开发流程让我的工作量尤以往一个人单挑大梁,到一个系统我居然加班也无法正常完成,每天办公室、车间两头跑。楼上、楼下找人签字成了常态。但是工作对于我来说,不仅没有难度,甚至接触面更加窄了,薪水没有到达我想要的层次。我再次动摇了想走的念头,但屋漏偏逢连夜雨,汽车行业的瓶颈期随之而来,降薪、绩效减半、年终打折、福利取消等消息频频刷在朋友圈中。领导苦口婆心的劝阻,奈何吾心已定,此地不适合我的发展。后来想想这个决定是对的,时至今日,研究院快把自己作没了。
2019年离职的那个月是我有史以来最轻松的一个月,没有人来催我交付,没有人催我签字,更没有人催我汇报。有的只是朋友圈寒暄,似乎离别是一种解脱,甚至羡慕能够远离是非之地。当然只是他们不敢迈出这一步罢了。作罢,请了年假,乘着飞机独自开启了西安的旅行,一个人的旅行,自在惬意,甚至让我上瘾。
在坤泰的两年
2019年5月我去了常州,这个陌生不能再陌生的省内城市,在我所有伙伴中,唯独没有常州的朋友。那时候很彷徨,彷徨自己的决定,很孤独,孤独自己无人倾诉。在常州呆了快两年,唯一开心的是我在常州认识的南京的小伙伴,南京的姐姐和南京的弟弟。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无奈,各自有各自的烦恼。也各自有各自不同的生活。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有了共同的交集,共同的话题。
当然在常州工作的日子里,让我感受到企业的人事变化,人走茶凉的悲情。开开心心上班去,到一枪愤怒的离去。每每散步,室友们总会吐槽外行指导内行的尴尬。最后竟也走上了某些企业相同的路子。高调发布,无奈离场。在这里,规范显得一文不值,规则显得无所适从,流程杂乱无章,工作井然无序。似乎时间越长大家对待企业的态度都是由乐生悲的过程。到最后一别两散。
而现在,身在Epiroc,双休,不错的收入,大量的年假,工作顺风顺水,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。大家都是为自己而生活,即使在外企,生活气也很浓重。当然,我是一个欲求不满的人,不屑于安逸,只为自己前程似锦。对于未来,不敢幻想,但求问心无愧,圆满达成所愿。
- 评论区 -
发表新评论:
暂无评论 >_<